鞘膜积液

蛲虫卵的扫描电镜观察文献导


文献报道,在光学显微镜下,蛲虫卵的形状呈长椭圆形,不对称,一侧较平直,一侧向外凸出,如柿核状。冷延家等()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立体形态为椭圆形的不等边三角体。Inatomi()用透射电镜观察,卵壳为两层,外层薄,内层厚,认为卵壳外层随虫卵的发育而逐渐增厚。

为了探讨蛲虫卵的立体形态及卵盖与卵壳的特点,本文用扫描电镜作了观察。

一、材料与方法

从4~6岁儿童肛门取雌性活蛲虫,以两种方法制备标本。

(一)将虫体在2.5%戊二醛溶液中固定12~24小时,经磷酸缓冲液洗涤后,剖取虫卵,用双蒸水洗涤,1%锇酸固定。经酒精系列脱水,醋酸异戊酯置换,经临界点干燥器干燥,离子镀膜机镀金。

(二)按田中敬一介绍的冷冻割断法(),在近虫体中1/3处割断。两种方法制备的标本均以S-扫描电镜(30kV)观察。并在光镜下对用2.5%戊二醛固定的虫卵观察其形态及卵盖大小。

二、结果

(一)立体形态:扫描电镜图象显示,蛲虫卵为一个三面体,外形略似山楂核状,有三个面,两个是凸面,一个是凹面;两个凸面对称,犹如一对蚌壳;凹面为长椭圆形,由边缘向中间凹陷逐渐明显,以纵轴中线凹陷最深。凸面与凹面最长径与横径之比约为3:2。三个面的移行部分均呈弧形。两凸面交界线的弯曲程度大。三条交界线形成的两个交点构成钝圆的两端。光镜下测量50个虫卵,大小为53.44±0.27×25.75±0.27μm;电镜下测量9个虫卵,大小为54.02±0.56×25.68±0,42μm。(图1、2、3、7)

(二)卵盖:卵盖位於凹面一端(盖端),为一近圆形区域,比凹面其他处宽阔,表面呈颗粒状,略突出。正面观在颗粒之间分布着许多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小孔,最大径约为0.3μm(图3、4)。

(三)卵壳:图2是一个虫卵横断面,卵壳明显分为两层,外层约为0.85μm,呈匀质状,可见内、外界膜,尤以内界膜更为明显,内层较薄,内层卵壳与幼虫之间有丝状物相连。

三、讨论

蛲虫卵的立体形态解释了在光镜观察下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在光镜下所见虫卵主要有两类影像。一类对称,另一类不对称。这是由观察虫卵的方向和虫卵的着落面(接触载玻片面)决定的。当凹面为着落面时,虫卵对称,因两个凸面对称,所形成的影像也必然对称(图6,7V)。若凸面着落,则虫卵不对称,因为凸面与凹面交界线与两凸面交界线不对称。又因凸面与载片接触有两种情况,一是凸面偏向两凸面交界线一侧更接近载片,而近凹面一侧距载片较远。这样凹面就有一部分在影像中显示出来(图3)。如果虫卵凸面近凹面一侧更接近载片,则凹面不能或很少显示(图5L,7L)。这就是前人所描述的呈柿核状虫卵。在少加液体的情况下(即盖片与载片之间距离小)观察个虫卵,对称者20个,不对称者85个,足以说明对称卵与不对称卵出现机率不同的原因。

关于卵盖,本文图3,4与Tenora的图11相同,卵盖位于凹面的一端,呈椭圆形,表面呈颗粒状并有孔。我们用光镜观察存放近一个月的肛边拭虫卵,发现个别虫卵的卵盖明显突出如盘状,几乎与卵壳脱离,并见到有的幼虫由此处钻出。

蛲虫卵的卵被与其他线虫一样。本文图2显示卵被分为两层,但与Nishio()所不同的是外层厚,内层薄。外层厚度约为0.85μm比Inatomi所测的0.45μm为厚。我们认为观察结果与前人有所不同,是因为所取的虫卵发育程度不同所致。本文所取的虫卵比前人所观察的虫卵更成熟。这与Inatomi所述随着虫卵的发育,外层卵壳逐渐增厚相符。虫卵外层的内,外界膜明显,尤以内界膜更为显著。两层界膜均比中间部分致密。这种结构加强了虫卵对外界机械性压力的抵抗能力。内层卵壳呈纤维状,有韧性、较薄。

图1.蛲虫卵2,×

图2.蛲虫卵近中部横断面3,×

图4.蛲虫卵凹面观,显示卵盖4,×

图5.在子宫内蛲虫卵自然分布状态×

图6.卵以凹面为着落面,卵两侧对称1,×

图7.光镜下蛲虫卵×

图8.蛲虫卵立体模式图

(L.凸面V.凹面R.两凸面交界处ol.卵壳外层il.卵壳内层O.盖OA.盖端T.末端)

(文章来源:.2;4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王松山等参考文献略)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omojiyea.com/qyzl/555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