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baidianfeng.39.net/qzzt/bdfnzhm/戳上方蓝字
小儿腹股沟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幼儿出生后不久,在腹股沟部位有可复性肿块,80%在生后2~3个月时出现,也有迟至l~2岁才发生。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直疝,斜疝较常见,直疝罕见。小儿腹股沟疝一般发生率为1~4%,小于36周的早产儿发生率则更高,约15~25%,且可能发生于两侧,男孩发病率是女孩的3-10倍。
病因
因为男孩的睾丸是在出生前才通过腹股沟管降至阴囊的,随之下移的腹膜则形成鞘状突。出生时约90%的腹膜鞘状突尚未闭合,或闭锁不全,生后2年约半数仍呈开放状态,鞘状突的开放和腹腔压力的增高如便秘、咳嗽、腹水、腹部肿瘤和长期哭闹等使腹腔内容物(小肠,网膜,卵巢,输卵管等)就会从这里突向体表,而形成腹股沟疝。小儿腹股沟管很短,约1cm,而且近乎垂直地从内环通向外环。腹压增加时,压力直接指向皮下,没有斜行腹股沟管的缓冲制约作用。婴儿又多仰卧,两髋常屈曲、外旋、外展,使腹肌松弛,收缩力减弱,婴儿期很容易发生疝,又因为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状突闭锁也较迟,故右侧腹股沟疝气较多。60%的腹股沟疝发生于右侧,25%发生于左侧,15%发生于双侧。当然,女孩也可因腹壁薄弱形成疝气,只是发病率相对低一些。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是患儿家属发现患儿一侧腹股沟区出现一个圆形有弹性的可复性肿块,或者是阴囊内明显的肿大,大多数在婴儿期出现(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
1、可复性疝气
这些症状通常在小孩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站立、腹部用力时,腹股沟处肿物出现或增大,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部位;在平躺、腹压减低或用手按压时肿块变软或还纳腹腔,还纳过程中常可听到气过水声,还纳后可扪及该侧外环口扩大、精索增粗,患儿咳嗽或腹部用力时手指触摸皮下环内有冲击感,手指压迫内环口,肿物不再出现,手指离开皮下环时肿物又复出现,这种情况称为可复性疝气。一般疝内容物降下时并无症状,年长儿可能有下坠感。
2、嵌顿疝
一旦疝块发生嵌顿(疝气包块无法回纳腹腔),就会出现腹痛加剧,哭闹不止,继而出现呕吐、腹胀、排便不畅等肠梗阻症状,在腹股沟或阴囊内可见椭圆形肿物,质地硬,触痛明显;嵌顿时间久者皮肤可见红肿,若长时间肠管不能回纳则有可能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检查
1、体检时候腹股沟局部检查可见较小的腹股沟疝位于外环及阴囊起始部,呈椭圆形。较大的可降至阴囊内,外观颇似心形。肿块质软,有弹性,上极在外环部逐渐消失至腹股沟管中,边界不清。用手将块物轻轻地向上进行挤压,肿块即可被还纳入腹腔,并可听到咕噜声。复位后用手指压在内环处,小儿咳嗽时,可以感到冲动。移去手指,块物又重新出现。不少病例就诊时无块物出现,增加腹压后仍不见有疝,应仔细比较两侧腹股沟部,有时可以发现有疝的一侧稍隆起。手指在腹股沟韧带上方来回滑动可摸到增粗的精索,并有两层丝绸互相摩擦的感觉。
2、腹股沟B超检查。
诊断
腹股沟疝患儿同时应注意有无隐睾、鞘膜积液的存在。
鉴别诊断
典型病例阴囊或腹股沟部可复性肿块诊断并不困难,但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鞘膜积液
阴囊或腹股沟部有一囊状肿物,边界清楚,透光试验阳性甚难还纳,有时疝气与鞘膜积液合并存在。
2、睾丸下降不全
该病时可在腹股沟管内扪及睾丸,质软为实质性与腹腔内肠管不难鉴别,有时二者可以合并存在。
3、睾丸肿瘤
阴囊内肿块为实性、质硬,不能还纳腹腔。
治疗
小儿腹股沟斜疝最好的治疗是手术治疗。手术时机一般是2岁之后进行。但如发生嵌顿疝,手术应当提早进行以防反复嵌顿导致严重后果。
近年来,国内外使用小儿腹腔镜做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创伤小、安全可靠、恢复快且不易影响精索睾丸的发育,可同时治疗双侧疝或治疗一侧探查对侧而不增加痛苦,而且可以发现发病率较低的直疝及股疝,手术原则和开放性手术一样,在腹腔镜下找到疝环,将内环口缝扎就可以了。疝气手术前应治疗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等慢性疾病,以防术后复发。
预防
1、由于疝气可在婴儿期发生,故应在该时期经常注意观察孩子的腹股沟部或阴囊处,是否肿,或是否存在时隐时现的肿块物,遇有疑问及时看医生。
2、虽然患疝气的较多为男孩,但女孩也会发生疝气。对女孩的疝气更要提高警惕,因为常有卵巢、输卵管进入疝囊。
3、婴儿期不要将孩子的腹部裹得太紧,以免加重腹内压力。不要让孩子过早的站立,以免肠管下坠形成腹股沟疝。
4、进食易消化和含纤维素多的食品,以保持大便通畅。孩子大便干燥时,应采取通便措施,不要让孩子用力解大便。
5、不要让孩子大声咳嗽,患咳嗽的小儿要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吃些止咳药。避免孩子大声啼哭,防止腹压升高。
预后
除少数婴儿疝气外,大部分腹股沟疝气不能自愈。随着病情的拖延,疝气包块逐渐增大,会给治疗带来难度,并且,腹股沟疝气容易发生嵌顿(疝气包块被卡住无法回纳)和绞窄(疝内肠段的缺血性坏死),甚至肠穿孔而危机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小儿疝气均应尽早接受彻底的治疗。
医院胃肠外二
医院胃肠外科二区,共有医护人员26人,其中医生共8名,护士18名;
邓建中,胃肠外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年毕业于广东医学院临床医疗系,本科学历,从事外科工作20多年。医院等进修学习,对诊治各种消化道疾病及小儿外科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在国家级的刊物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每年完成各种大小手术约多例,擅长腹腔镜微创技术治疗消化道穿孔、急性阑尾炎、腹股沟疝、腹部外伤、胃癌、结直肠癌等。(邓主任电话)
苏晓文,年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胃肠外二科副主任,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任广东省医学会胃肠外科分会委员。从事普通外科工作十多年。曾到医院、南京医院、医院、医院,哈医院等医院学习,对诊治各种消化道疾病及小儿外科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在《中国普外科杂志》,《广东医科大学学报》,《南昌大学医学报》等刊物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在普外科疾病及减重代谢外科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比如;减重代谢术、消化道疾病(比如:胃炎,肠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消化道肿瘤)和小儿普外科疾病(如先天性巨结肠、脐部膨出、肠外露,先天性肥厚性幽门梗阻,先天性肛门闭锁,小儿腹股沟疝,小儿胃肠炎等)。手术方面:通过微创手术治疗肥胖和2型糖尿病(袖状胃切除手术(LSG)、腹腔镜胃旁路手术(LaparoscopicRoux-en-YGastricBypass,LRYGB)),治疗胃癌、结直肠癌、消化道穿孔、急性阑尾炎、腹股沟疝、腹部外伤等。
(苏主任)
科室
(部分文摘配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了解更多相关疾病知识
减重代谢手术主流术式动画演示
消化系统肿瘤,与这7个饮食习惯息息相关
胸痛中心建设知识知多少?
减重代谢术后饮食指导
因为胖居然要做手术?从医学角度谈肥胖
医院
胃肠外二科
长按识别左侧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omojiyea.com/qyys/6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