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用哪些药 https://m-mip.39.net/nk/mipso_7433865.html渭南市应对疫情防控专家组倡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疫情防控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健康,疫情防控,人人有责,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认真履行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责任,渭南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专家组发出“记录生活轨迹,防控肺炎疫情”倡议。
一、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护从细节开始,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
二、降低感染风险,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如超市、商场等人群密集场所,避免病毒潜在交叉传染。
三、主动记录自己的活动轨迹,包括每天活动范围、接触人员,防控需要,主动提供。
四、如有可疑的接触史、旅行史,出现发热、咳嗽、气促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请做好防护,医院发热门诊就医。
五、保持良好心态,保持规律饮食和睡眠。
市应对疫情防控专家组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你问我答
1.出门必须戴手套吗?
如果外出不能满足流动水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剂条件,外出可戴手套(不露手指的手套均可,同时注意保持手套干燥),脱下手套后注意手部清洁,并及时清洗手套。出门戴手套,可以减少手与外界直接接触,从而能减少手的污染。但并不是必须的,而且要强调的是,戴手套并不能取代洗手,无论是否戴手套,都需要经常洗手。普通群众没有必要去购买和使用一次性医用手套。
2.火车站、机场过安检等需要取下口罩,这种密集场合取下口罩会被传染吗?
火车站、机场过安检等短暂取下口罩,一般不会被传染。在取下口罩时,建议与前面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比如1米以上,注意避免与其他人正面相对。面部识别结束后立即戴上口罩。整理好个人物品,尽快通过安检通道。
3.已经有地方出现了因为没戴口罩,50秒或者15秒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案例,请问病毒的传播途径究竟是什么?
这种情况是否会感染,关键在于和病人的距离以及是否采取了防护措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呼吸、讲话、咳嗽、打喷嚏都能产生飞沫。与病人近距离出现在同个场合,特别是病人讲话或咳嗽,如果没有戴口罩,造成传播是可能的。因此,在疫情没有控制以前,去人员密集场所一定要戴口罩,做好防护。
4.口罩可以重复使用吗?
这个问题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如果是独处,没有与外人密切接触,可以不戴口置。比如一家人健健康康宅在家里、在自己的私家车上或者单独在户外,比如小区遛个弯儿,在行人稀少的公园和街道上散步,可以不戴口罩。
出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比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超市商场购物、乘坐电梯、封闭办公,到普通医疗机构就诊(除发热门诊)的患者可以佩戴普通医用口罩、也叫一次性医用口罩。回家后将口罩置于洁净、干燥通风环境下自然晾干,还可以重复使用。
人员密集场所的工作人员,从事和疫情相关的行政管理、警察、保安、快递等,还有普通门诊、病房的医护人员,居家隔离人员以及共同生活人员,建议佩带医用外科口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延长口置的使用时长和更换频率。一般来说,如果口罩没有明显的脏污、变形,可以不必四小时一换。但如果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有异味时需及时更换。常说的N95或KN95等医用防护口罩,在健康人的日常情况下是不必要的。但与新冠肺炎病人密切接触的一线医护人员必须佩戴。请理性防护、戴合适的口罩,将N95留给真正需要的人。
5.有媒体报道称,越光滑的表面病毒存活的时间越长,在乘坐交通工具或电梯时,双手难免碰到这些光滑的把手或是电梯按钮,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力?一些小区里电梯间放了一些面巾纸,希望乘客可以用面巾纸按电梯,这种方法是否真的有效果?
实际上干净光滑的表面微生物是不容易存活的,病毒是在一些阴暗、潮湿,比较脏的地方存活的时间更长。这些天都在说电梯的按钮、门把手风险比较高,这个风险比较高并不是因为病毒在上面存活时间长,而是因为这些地方是高频接触的地方,因此相互接触交叉感染的风险就大,所以有三条对应策略:
一是适当的增加消毒频次,原来一天ー次,现在可以一天多次。
二是可以用一个面巾纸或者是用消毒纸巾把它隔开,手不直接去碰它。
三是也可以在碰了它以后用手消毒剂来揉搓双手,做好手卫生。
6.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难免手会碰到车门、座掎或者拉环,甚至和周围的乘客发生身体的碰触,这时候可能无法立即洗手,在这种情况下,市面上有很多消毒湿巾,消毒喷雾以及免洗的洗手液,用这些方法能不能起到很好的消毒效果呢?
要让手干净有两种方式:一是用流动水洗手,二是擦手消毒剂。如果不具备使用手消毒剂条件,外出时可佩戴手套。用流动水来洗手时有一些比较严格的步骤,要洗手掌、手背、指缝、手指、手指尖、大拇指、手腕。如果出门在外,没有流动水,洗手比较难,就可以用手消毒剂来进行手卫生。这种手消毒剂也是要把刚才说的这些部位擦拭到,常用的手消毒剂可能是一些含醇的手消剂,因为酒精挥发比较快,杀菌效果比较快。如果有些人对酒精过敏也可以用无醇的手消毒剂。如果没有手消毒剂,用消毒湿巾擦一擦也是可以的。
什么是粪口传播?
01
所谓的粪口传播,是指粪便或患者呕吐物中存活的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污染了食物、水等,然后进入人体消化道感染人。“病从口入”,就是对粪口传播的通俗说法。
哪些疾病是粪口传播的?
02
粪口传播的传染病较多,常见的有甲肝、戊肝、伤寒、霍乱、手足口病,还包括一些寄生虫病,比如绦虫病、蛲虫病、蛔虫病。
新型冠病毒可以通过粪口传播吗?
03
近期国家卫健委组织专家研究,在部分省份报告的确诊病例中粪便标本检测到病毒核酸阳性,提示新冠肺炎有粪口传播的可能性,但是现在还不能确定能不能通过进食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而引起感染或传播。当前防控工作已经充分考虑了粪口传播途径的风险,在国家卫健委2月6日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中已经对实验室的检测、密切接触者的管理、特定人群的防护和特定场所的消毒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要求。
粪口传播怎么预防?
04
(1)对于公众,尤其是餐饮从业人员,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手卫生,饭前便后、接触容易污染的物品后要洗手。
(2)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清洗干净。
(3)不要生食,蔬菜、肉类应炒熟吃,水果的话最好削皮,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并注意及时洗手。
(4)提倡喝开水,不要喝生水。
如厕后怎么做?
05
(1)如厕后,建议先盖上马桶盖,再冲马桶。
(2)便后要认真洗手。
卫生间该如何清洁?
06
(1)如果家里没有确诊患者、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一般的保洁卫生就可以。
(2)如果家里有密切接触者,最好使用单独的卫生间,若没有条件,可以每天用含氯消毒液(如84消毒液)清洁厕所,并用消毒液擦拭“高频接触”的部位,如马桶按钮、马桶圈垫、马桶内部和厕所门把手进行消毒。
普通公众是否需要分餐、公筷?
07
公众居家,如无疑似或感染患者,无需特别进行分餐和公筷,可按自家既往习惯进行。不必要对碗筷消毒,如果实在不放心,只需要把碗筷集中蒸一下,水开后蒸10分钟就行了。
患者的呕吐物和粪便该怎么处理?
08
(1)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mg/L~mg/L的含氯消毒液(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干巾)小心移除。
(2)大量污染物应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盖,或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mg/L~mg/L的含氯消毒液浇在吸水材料上,作用30分钟以上(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干巾),小心清除干净。
(3)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应有专门容器收集,用含mg/L含氯消毒剂,按粪、药比例1:2侵泡消毒2小时。
(4)清除污染物后,应对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盛放污染物的容器可用含有效氯mg/L的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分钟,然后清洗干净。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你问我答——青少年篇
1.在寒假期间如何保护自己的健康?
应尽量居家,减少走亲访友、聚会聚餐,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
学生每日进行健康监测,并根据社区要求向社区指定负责人或监护人报告。如果出现可疑症状(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要及时告知监护人,在监护人的帮助下隔离并前往指定医疗机构就诊。
2.返校途中如何预防感染?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建议全程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随时保持手卫生,注意咳嗽礼仪。
返校途中做好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如出现可疑症状,应主动戴上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尽量避免接触其他人员,并告知监护人,遵循乘务人员的指引进行隔离或就诊。
旅途中应留意周围旅客健康状况,如发现身边出现可疑症状人员,应避免与其近距离接触并告知监护人,及时报告乘务人员。
如返校途中需去医疗机构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以及发病后接触过什么人,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妥善保存旅行票据信息,以配合可能的相关密切接触者调查。
3.在学校要注意哪些事情?
如返校前有疫情高发地区居住史或旅行史的学生,建议居家观察14天期满再返校。返校后应每日监测体温和健康状况,尽量减少不必要外出。如需与其他师生发生近距离接触,应正确佩戴口罩,尽量缩小活动范围。应注意保持手卫生及咳嗽礼仪,如出现可疑症状,要及时告知老师或监护人。
编辑:祖钰
审核:刘莹
终审:周新宏
监制:黎英
FM渭南新闻广播
新闻-
渭南上空最有力量的声音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omojiyea.com/qyys/5605.html